福州城区规模最大的单体古建筑将迎新生 陈氏大厝“搬家”记
时间:2021-12-20 09:39

  

(文章来源:福州日报 2021.12.13 记者 孙漫/文 叶义斌/摄)

  

  陈氏大厝的“福州最优美的封火墙”

 

  从横屿路与安亭路交叉口“风雨飘摇”的旧屋,到牛岗山公园旁细细“描摹”的古建,作为天下足球网_bob体育客户端-比分|官网:城区规模最大的单体古建筑,始建于清代的陈氏大厝,正迎来让人惊喜的重生。

  昨日,记者从市城乡建总获悉,晋安鹤林片区陈氏大厝古建筑异地迁建保护工程已进入攻坚冲刺阶段,项目主体结构基本完工。按计划,明年春节前,总面积3000平方米的大厝就将整体亮相,把一砖一瓦的乡愁细细道来。

  “最美大厝”故事多

  昨日,记者来到位于牛岗山公园东南角的该工程施工现场,木构件、砖石等“围合”的大片区域内,施工人员正在各区域内,耐心细致地做着地面、门窗的装饰等施工。

  “我们进场前,大厝只剩下中路和左侧花厅尚在。”提及陈氏大厝的历史,市城乡建总该项目负责人陈沛向记者介绍起来,一张张原址照片,将原本“藏”在高楼中的古建筑展现。

  据了解,陈氏大厝始建于清代,由三纵三进深夹两路花厅,前有内埕,四面封火墙围合,是典型的闽派民居风格,其庞大的规模在福州少有。除了完整保留的福州地区传统民居格局,大厝内,近代福州民居中西合璧的特点也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建筑亮点之一,其封火墙因独特的墙体、造型,曾被福州不少老建筑爱好者称为“福州最优美的封火墙”。

  在福州老建筑百科网站上,记录了陈氏家族的名人。大厝的主人是陈钟怡,为竹屿陈氏先祖,晚清五口通商时,在仓前兴办“舆春”洋行,经营进出口贸易,因而致富。大厝还出了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陆军将领陈尔修、马尾船政学堂毕业留学德国深造舰艇、鱼雷技术的海军中将陈尔恭等人。

  随着时间流逝,陈氏大厝渐渐没落,东路花厅坍塌,西路花厅也破损严重,原先占地超3000平方米的大厝,仅剩1600平方米。

  整体迁建为复原

  如何在最大程度护好大厝完整性的前提下,让其重现旧时光彩?严守城市发展和文物保护协同发展的底线,一场“腾挪转换”的时空魔法全面上演。

  “为加强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工作,晋安区将陈氏大厝列入了保护建筑名单,经专家反复论证,决定进行异地迁建保护,将大厝挪至牛岗山公园安家,并进行局部复原,恢复其历史风貌。”陈沛说。

  为护好原始建筑格局,迁建前,大厝进行了一次“全景扫描”,每处可利用构件的位置、角度均有详细记录,且一一进行了编号、安置,为后续复原打好基础。面对已破损或坍塌的区域,项目部还详细参考了此前专业人士测量的各项数据及历史资料、留存照片等,力求在修复中护好建筑的完整性。

  “给古厝‘搬家’,可不像一般房建项目搬迁的‘大手大脚’,必须细之又细。”陈沛告诉记者,仅“搬家”过程,他们就花了2个月,一点点完成了可利用构件的排查、保护、落架、迁移等工作,整体利用率达60%以上。

  悉心修复有讲究

  屋檐、房梁、瓦片、石头柱础等“零部件”,如何在搬迁到新址后完好安放?“我们根据每个构件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拆卸,提高构件利用率。”陈沛指着项目现场立于屋顶上的墀头告诉记者,它是福州地区传统民居不可或缺的重点部位。在陈氏大厝,这样的古建筑构件共有12个。

  为护好这一个个历经岁月洗礼,重3至5吨的大家伙,在落架前得进行一场“手术”:施工人员先立架将墀头在原位固定,再用钢构植入其中,让它更加稳固,确保迁建时完好无损。到了“新家”重新架设时,还得再用钢筋进行加固,让构件更结实。

  此次迁建保护也在材料选用上下足功夫。记者看到,为有效防腐防蛀,延长古建筑寿命,大厝还采用刷黑灰墙的方法来保护。

  “刷黑灰墙是福州古厝的传统,也是主人身份的象征。”陈沛说,墙面的黑灰色是使用了乌烟灰。它是柴火燃烧后附着在锅底形成的烟灰,再加入米醋、米酒等多种材料调配而成的。由于福州多雨,用这样特殊的“墙面漆”刷墙,能起到很好的防潮效果。

  从今年春节“搬家”至今,陈氏大厝的主体结构施工已基本完成,明年春节前,迁建保护工作将全面完成。届时,“重生”的大厝将移交给晋安区相关部门管理,做好活化利用新功课。

来源:名城委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