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与环境因素显著相关的疾病多达数十种,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腹泻、疟疾等。
2024年5月,国家卫健委修订并发布“健康素养66条”。“第4条”提及: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那么,生活中有哪些“环境刺客”,又该如何避免?今天,我们邀请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感染科韩荔芬主任医师和多学科协作戒烟门诊负责人、呼吸科副主任医师林秀华一起为大家解读。
烟雾中的“隐形杀手”
“二手烟、三手烟,都是最常见的‘环境刺客’。”林秀华介绍。
今年2月19日,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NatureMedicine(自然医学)发表研究论文表明,一系列环境因素,包括吸烟、运动锻炼、生活条件,对健康和衰老的影响比遗传因素的影响更大。生命早期的环境因素(例如10岁时的体重、在出生前后母亲吸烟)会影响到30年至80年后的衰老和过早死亡。
吸烟危害健康的实例不胜枚举。去年,最新的福建肿瘤年报出炉,恶性肿瘤发病(男女合计)第一位是肺癌。根据世卫组织数据,吸烟是导致肺癌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在美国,吸烟导致了80%~90%的肺癌死亡病例。本报此前曾报道,福州50多岁的“老烟枪”李先生,左侧身体突然“失灵”,一查竟是右脑梗塞。医生说,长年累月每天抽两包烟是一大诱因。福州50多岁的陈女士心脏常常跳一下、停一下,反复“漏跳”,确诊为心脏早搏。她的发病,与大量接触二手烟有关,病根是她的“烟民”老伴。
“烟草的危害显而易见,创建无烟环境需个人、家庭、社会久久为功。”林秀华介绍,戒烟需要长期努力,不能指望一蹴而就。靠个人戒烟的成功率仅有5%,而在医生帮助下循序渐进,必要时辅以药物,戒烟成功率至少可以提高5倍~ 10倍。
不容忽视的“环境刺客”
在孟超肝胆医院感染科,韩荔芬发现,许多发热病人背后的病因不同,但抽丝剥茧追问病史,总能发现发病与环境密切相关。
孟超肝胆医院感染科曾接诊两名突然“感冒”的闽侯大姐,均出现发烧不退,最终被确诊肾综合征出血热。该病是由藏在鼠类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里的病毒引起的。问诊中,医生发现,两名患者发病前曾在单位食堂搞卫生,从下水道清理出10多只死老鼠。
常年在海南生活的福州62岁韩依伯,突然反复发热,被查出“泥土病”,致病菌“类鼻疽”的传染源主要来自环境,如热带地区的潮湿土壤、水池、积水、水稻田、烂泥地等。
“这些‘环境刺客’对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其实防范并不困难。”韩荔芬表示,入春后,出血热进入高发期,这和3月至5月是老鼠的繁殖高峰期、老鼠频繁出没有关。如果市民积极做好爱国卫生运动,注意防鼠、灭鼠,就能大大降低风险。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健康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健康。”两位专家指出,人类所患的许多疾病都与环境污染有很大关系。而改变还要从身边的细节做起,包括保持家居环境整洁卫生,不留卫生死角;做到厨房、厕所无异味,垃圾日产日清,垃圾分类;爱护公共环境,规范饲养宠物,做好宠物粪便清理,文体娱乐活动不扰民等。
值得注意的是,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也和健康息息相关。对于老人、儿童、孕妇等易感脆弱人群,要积极做好风险防范。比如,极端天气下要更加关注基础疾病变化并及时就医,重污染天气时尽量减少或避免户外活动,高温热浪天气要尽量避暑和防止中暑,低温寒潮天气要注意保暖和防止冻伤,台风和暴雨天气要防止溺水等意外伤害。
开新能源车、淘二手好物、选小份菜……如今的年轻人,正在爱上绿色低碳的生活,而这些都能助力减缓气候变化。林秀华表示,气候与健康的因果关系已从“科学假设”变为“生存现实”。每个个体都需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御”,抵御气候驱动的健康危机,“只要人人都行动起来,我们每个人都是受益者”。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