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防过敏 专家来支招
时间:2025-03-28 09:40

近日,网友在北京天坛公园拍到“花粉雾”,有网友评论“花粉过敏人‘天塌了’”。这样的烦恼,对于南方城市福州来说,四季都有,春日更甚。

春分后,福州百花争艳,对于一些人来说,过敏性疾病也随之而来,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等症状让人十分煎熬。

那么,春季有哪些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如何防护?昨日,福建省疾控中心发布科普提醒,为“过敏星人”划重点。

预防花粉过敏

戴好口罩眼镜

花粉是春季过敏的主要诱因之一。花粉过敏症状包括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红肿等,严重时可能引发呼吸道症状。

花粉为何会引起过敏?福建疾控专家解释,特应性体质人群吸入花粉中的水溶性蛋白质后,免疫系统会误判为有害物质,触发IgE抗体生成。这些抗体与肥大细胞结合,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症介质,就会导致鼻痒、喷嚏等过敏症状。

花粉过敏者应在花粉传播高峰期(如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佩戴口罩和眼镜,减少花粉接触。回家后及时清洗面部、鼻腔,更换衣物。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室内空气中的花粉。

肌肤“春日危机”

保湿清洁很重要

春季气温多变,加上尘螨、柳絮等过敏原增多,皮肤过敏也较为常见,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红斑、丘疹、水疱等。

疾控专家提供了一份“皮肤急救方案”:做好皮肤保湿工作,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护肤品,避免使用含有酒精、香料等成分的产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但避免过度清洁,以免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增强皮肤的抵抗力。

如果出现皮肤过敏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切勿自行涂抹药。

预防食物过敏

牢记两大准则

春季是新鲜食材上市的季节,对于食物过敏的人来说,春日美食可能隐藏着危险。食物过敏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能出现口腔瘙痒、皮疹、腹泻等症状,重者可能导致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预防这些威胁,牢记两大准则:了解自己的过敏食物,避免食用;购买食品时,仔细查看食品标签,避免食用含有过敏原的食品。

如果不确定某种食物是否会引起过敏,可以先少量食用,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一旦发生食物过敏,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时就医。

四重防护

减轻过敏困扰

春季虽然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节,但只要我们了解相关知识,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就能最大程度减轻过敏的困扰。为此,疾控专家为“过敏人群”提供“四重防护”方案:

首先,脱敏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的剂量,使身体对过敏原产生耐受性,从而减轻过敏症状。

其次,适当运动——进行散步、慢跑、瑜伽等有氧运动,建议每周坚持3至5次,每次30分钟左右。适当运动可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预防过敏。

再次,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益生菌的食物,如柑橘、坚果、酸奶等,有助于改善过敏体质。

最后,精准检测和药物干预——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sIgE检测明确过敏原,并使用抗组胺药缓解症状,严重时需肾上腺素急救。

来源:福州晚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