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高发季来临,家长必看预防指南→
时间:2025-04-01 09:20

手足口病高发季来临,家有宝贝的家长一定要留心,加强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密切关注孩子手、足、口等部位的症状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带孩子就诊。

一、认识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5岁及以下儿童。

该病全年均可发病,但4-7月和9-11月为发病高峰。

主要致病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和B组的多个血清型,以及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等。

近年来,CVA6已成为继CVA16、EV-A71之后的又一主要病原。

二、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

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点:

(一)潜伏期

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约为2-10天,平均3-5天。

(二)主要症状

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

(三)伴随症状

咳嗽、流涕、食欲不振。

(四)病情发展

患儿通常病情较轻,具有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

少数重症患儿的病情可能快速恶化,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多器官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三、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

(一)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其中隐性感染者的比例较大。患者发病前即具有传染性,尤其在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

(二)传播方式

密切接触传播:直接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等体液可感染。接触被这些体液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奶瓶等物品或环境也容易感染。

呼吸道飞沫传播: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释放的呼吸道飞沫也是传播手足口病的重要途径。

四、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手足口病,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个人免疫力,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避免接触传染源:尽量避免与手足口病患儿密切接触,减少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二)保持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触摸公共物品、外出游玩回家、进食前和如厕后。同时,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餐具等个人物品。

(三)环境清洁与通风:保持家庭和学校等场所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儿童玩具、餐具等日常用品。居室和密闭场所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四)增强免疫力: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营养,进行适量的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提高身体抵抗力。

(五)接种疫苗:接种EV-A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其他相关疾病,减少重症和死亡的发生。最好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

来源:福州卫生健康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