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错一题 高三男生就掐青大腿一次
时间:2025-05-20 09:13

自2月开学后,天下足球网_bob体育客户端-比分|官网:第二总医院神经精神病防治院临床心理科的厌学门诊人数不断攀升。其中不少是高三学生,有的厌学了,有的焦虑到大腿青一块紫一块。而家长们都在问同一个问题:怎么好好的孩子,突然就这样了?

“你以为孩子突然垮了,但其实早就有了蛛丝马迹。”临床心理科精神科主治医师、中级心理治疗师邹晔峰提醒,高考快到了,不仅孩子需要学会解压,家长也要作出改变。

高三男生“厌学”了

小曾是高三男生,瘦瘦高高,走进诊室时,手里拎着一瓶苏打水,爷爷小心翼翼地跟在后面。

“是你自己想来的,还是家人让你来的?”医生问。

“我自己想来的。”他的声音很小,轻轻坐下后,几次欲言又止,“他们说我厌学了。”

他们——是老师、家长、同学,甚至他自己。

可他真的厌学吗?

并不!心理医生深入交流后发现,小曾并不厌学。上学期,他曾请了长假在家休息了几个月,内心还挺渴望早日回到校园。但回校之后,他觉得一切仿佛变了样:同学们一起说笑,而他像被“透明罩子”困住;课堂上他看起来很认真,其实什么也没听进去;白天强撑笑脸,夜里辗转难眠。

对于他的状态,家人说他只是“状态没调回来”;老师说“坚持一下就好了”;他也曾试着这样安慰自己。可现实是:他坚持的每一天,都像是在泥潭中挣扎。

真相是孩子“快撑不住”

“我们考虑小曾是不能适应环境引发的焦虑抑郁状态。”邹晔峰介绍,小曾的情况是“心理冲突”的自然反应,是身心在喊“我真的快撑不住了”。为此,医生从专业角度给予小曾帮助,目前小曾情绪有所平缓。

小曾并不是孤例。据医院门诊数据,2025年开学初临床心理科接诊的青少年中,超过六成因学业相关焦虑、情绪障碍、睡眠问题前来就诊。他们有的表现为厌学,有的可能是自残、焦虑。而他们的共性是:外人看来好像没问题,可他们自己很痛苦。

高三男生小南(化名),指尖满是咬痕,就诊时,已经连续三周每天只睡三小时。父母说小南凌晨惊醒后,会默默躲进卫生间继续刷题,可即便这样,成绩还是一落千丈。就诊前一晚,他甚至在做英语完形填空时突然呼吸急促,手指开始抽搐。

“我看每个选项都在跳……心脏感觉要撞出来……”他说,甚至每次翻动试卷都会“听见”倒计时声。

心理评估结果显示:小南已陷入高度焦虑状态。

小南说,开学初班主任说了一句动员的话:“每一道错题,都是高考考场上刺向你们的刀。”从那天起,他开始每天用红笔圈错题,渐渐地,错一题,他就掐青大腿一次,以此“逼自己集中注意力”。

好在小南的情况被洞察,及时就医。经过八周的系统干预,他的焦虑评分从78降到了32。

家长需从几方面改变

“厌学和焦虑并非突然出现,而且背后原因不止一种。”邹晔峰介绍,几类因素需要引起重视。

认知超载:刷题刷到脑壳“宕机”。有初中生一天练习卷子超50页,结果导致大脑前额叶疲劳、专注力失调、记忆力骤降。

情感赤字:家人爱我,但不懂我。“情感双盲”的家庭中,孩子不会表达脆弱,父母看不到孩子眼里的信号。

社交孤岛:沉迷网络≠有朋友。很多孩子线上社交“6小时+”,现实中却失语。

意义危机:家长常说“为高考而拼”,而孩子眼里是空洞的,没有清晰价值认同,就很难有持续的内驱力。

“所以,家长们要学会懂孩子。”邹晔峰表示,你以为的“孩子突然垮了”,其实早就有了蛛丝马迹;你以为的“他们只是怕吃苦”,其实是他们正在经历一场深层的心理内战;你以为的“坚持一下就好”,可能正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下个月就迎来高考了,邹晔峰建议,家长们不妨从以下方面开始改变: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允许他们停下来喘口气。

重新建立亲子沟通的“情感账户”,让家变成避风港,而不是战场。

当孩子出现持续睡眠问题、食欲下降、情绪反复、逃学念头,寻求专业支持,及时就医干预比任何道理都更重要。

重建对学习这件事的定义:学习不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认识世界和自己。

来源:福州晚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